郑重声明:本站是非官方的积分入户信息民间交流网站,不提供入户类服务,所分享的政策、资料、解读等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入户信息请参照来穗局官方信息为准!
广州中级经济师报考
所在位置: 广州积分入户网 > 新闻资讯 > 与你有关!7张表搞懂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要点

与你有关!7张表搞懂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要点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4-20 10:13:16 阅读量:

  【导读】国务院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到了7项,你知道个税7项专项附加扣除分别是哪些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正式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至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到了7项。你知道个税7项专项附加扣除分别是哪些吗?今天,为大家梳理了7张表格,分别对应7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简单明了一文讲清楚,快来对表了解吧~

01 子女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扣除

范围

学前教育支出

学历教育支出

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不包括0-3岁阶段)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1000元/月/每个子女

扣除

主体

父母(法定监护人)各扣除50%

父母(法定监护人)选择一方全额扣除

注意

事项

1.子女在境内学校或境外学校接受教育,在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均可享受。

2.子女已经不再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不可以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3.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4. 纳税人子女在中国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02 继续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扣除

范围

学历继续教育支出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

境内学历(学位)教育期间

取得证书的年度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400/月

最长不超过48个月

3600元

扣除

主体

本人扣除

本人扣除

个人接受本科(含)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

注意

事项

1.对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同时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只需填报其中一个即可。但如果同时存在学历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两类继续教育情形,则每一类都要填写。

2.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备查。

03 大病医疗支出如何扣除

扣除

范围

基本医保相关医药费除去医保报销后发生的支出    

个人负担(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扣除

方式

限额内据实扣除

扣除

标准

每年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扣除

主体

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

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注意

事项

1.次年汇算清缴时享受扣除。

2.纳税人应当留存大病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纳税年度医药费用清单等资料备查。

温馨

提示

可通过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并注册、登录、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通过首页的“年度费用汇总查询”模块查询大病医疗相关数额。

04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如何扣除

范围

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

(不超过240个月)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1000元/月

扣除

主体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婚后可选择其中一套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或对各自购买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注意

事项

1.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2.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05 住房租金支出如何扣除

扣除

范围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城市

市辖区户籍人口

>100万

市辖区户籍人口

≤100万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1500元/月

1100元/月

800元/月

扣除

主体

签订租赁合同的承租人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只能由一方(即承租人)扣除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没有住房的:分别扣除

注意

事项

1.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2.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备查。

06 赡养老人支出如何扣除

范围

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

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周岁(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周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2000元/月

每人不超过1000元/月(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

扣除

主体

本人扣除

平均分摊:赡养人平均分摊

约定分摊:赡养人自行约定分摊比例

指定分摊: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比例

注意

事项

1.指定分摊及约定分摊必须签订书面协议。

2.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3.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07 婴幼儿照护支出如何扣除

扣除

范围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的相关支出

从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年满3周岁的前一个月

扣除

方式

定额扣除

扣除

标准

1000元/月/每孩

扣除

主体

父母(监护人)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父母(监护人)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注意

事项

1.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2.纳税人需要留存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备查。

  温馨提示

  (1)本文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

  (2)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3)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4)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期结束后保存五年,扣缴义务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保存五年。

  以上就是与你有关!7张表搞懂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要点全部内容。新闻资讯频道为您提供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等相关信息。

快速获取积分方案 入户更轻松

您的现状是?

填写信息获取结果

姓名:
联系方式:

立即获取专属方案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广州积分入户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如想快速落户,可通过 【在线咨询】跟本站落户指导老师沟通,将一对一为您解答相关落户问题。

*您的年龄:

*您的学历:

*工作期间取得的职称和技能:

*在本市工作及缴纳社保:

*姓名:

*手机号码:

立刻获取测评结果>>

广州积分入户常见问答

轻松破解年龄限制:探索入户广州的多途径策略

本文针对入户广州的年龄限制问题,详细解析了几种可行的入户方式,包括投靠入户、企业指标入户及高层次人才入户,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士提供了全面的指南,助力高效快捷地实现广州入户。

广州积分入户:逐梦之途,150分起航

本文深入剖析广州市积分制入户政策,针对150分的门槛及多项硬性条件,指导申请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新广州人”。

入户广州:优势与途径全解析

本文深度剖析了广州户口的优势以及入户广州的多种途径,针对教育、购房、车牌、住房补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有意在广州长期发展的外地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

广州户口优势大盘点,让您生活更惬意!

本文深入剖析广州户口带来的五大优势,包括子女教育、公租房申请、购房政策、社保福利及老人福利等,助您全面了解户口政策,让您的生活更加便捷。

广州入户政策四大误区解析,助您顺利成为新...

本文针对计划入户广州的朋友常遇到的四大误区进行详细解析,包括买房入户、年龄限制、社保断缴影响以及集体户孩子就读公办学校等问题,助您规避误区,顺利实现广州入户。

广州积分入户深度解析:排名领先并非终点

本文针对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明确指出积分排名靠前并非等同于入户成功,并提供审核状态查询攻略及入户申请的相关注意事项,助您在积分入户之路上行得更远。

入户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广州积分入户网微信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群

入户问题随时沟通!专业人员免费在线解答!
广州积分入户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入户政策、资讯一键获取!还有积分测评等服务!
本地服务
居住证办理
模拟积分
入户条件
积分入户
入户优势
微信扫一扫 进入小程序端
广州积分入户咨询电话 广州入户电话

电话

020-87563307
广州积分入户交流群 广州积分入户交流群

交流群

广州积分入户交流群
广州积分入户公众号 广州积分入户公众号

公众号

广州积分入户公众号
广州入户咨询 广州入户咨询

在线咨询

广州积分入户网首页 广州积分入户网首页

返回顶部